本篇文章2363字,读完约6分钟

突然,像夜风吹来,仿佛梨树盛开。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后,深圳、天津等地也宣布将推出多项金融创新措施...2012年春天,金融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自4月份以来,受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消息的推动,浙江东日(600113)、嘉信丝绸(002404)等参与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改革主题股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也使得长期徘徊在正规金融边缘的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走上了金融改革的前沿。

温州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小额信贷公司的未来在哪里?如何创新金融监管?本期《面对面上交所》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市委研究生部副主任焦金普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温州黄金改革试点项目

期待全面突破

上海证券报: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外界认为这是民间金融改革的破冰举措。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焦金普: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温州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金融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十二项任务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指明了未来方向,但这只是一个框架。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要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尽快实施。

我仍然期待着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我期待着在机构准入、所有制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我认为我们应该大胆尝试,为下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下基础。当然,温州的金融改革才刚刚开始,所以评价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而是要根据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实施和效果来讨论。

上海证券报: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自去年以来,温州等地的民营企业老板不断涌现,这再次凸显了当前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症结是什么?如何解决?

焦金普:小微经济很难融资。困难是什么?事实上,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小型和微型经济要发展,它必须上山。在发展的时候,小额信贷能推动它吗,也就是小微企业能否借到钱;其次,小微企业能否借到钱,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

实践证明,小型和微型经济是有需求的。一些小型和微型经济可以借钱,但更多的小型和微型经济不能借钱。现在,要实现融资,问题在于融资技术。融资技术常被说成是大银行搞小微经济,而且治疗效果不好,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和探索。这项技术现在已经成熟,被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小额信贷技术和普惠金融技术。

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事实上,这不是小额贷款或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传统贷款和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技术。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和90年代。目前,小额信贷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小额信贷技术,即今天的小额信贷技术。

自21世纪初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之后,这一概念已经发展成为包容性金融的概念,并已成为一项普遍服务和普遍享有的权利。我们现在强调小额信贷技术,但与它相比仍有差距。

上海证券报:众所周知,中国金融一直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城市地区和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非常饱和;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型和微型企业缺乏金融服务。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

焦金普:我们需要对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进行反思。有句谚语说“门是对的”。事实上,金融和经济发展也有这样的关系。为什么我要谈论“门是对的”这个概念?这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的不足。我们的大银行太大了,缺少中小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仍有许多空白点。

因此,为了实现微观经济和微观金融的共存和共同繁荣,大型商业银行必须降低其业务线,这将扰乱商业银行现有的制度体系,并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为了使微观经济和微观金融共存共荣,贷款决策应该有所改变,并做好信息和信贷的充分披露。未来,小额信贷市场将是巨大的。一旦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小额信贷的蓬勃发展将势不可挡。

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填补金融空空白

上海证券报:金融危机以来,关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思考和讨论非常热烈。你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带来了什么重要启示?

焦金普:总的来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界一直呼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监管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相比,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所以我们不应该照搬国外一些现成的做法,而应该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不断完善金融监管。

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事实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出现了一些“真正的空”金融监管。首先,各种场外金融产品、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和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对资本流动的跨市场投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一些大型传统银行大规模拓展非传统金融产品和业务,如大规模推出理财产品、逃避监管等;第三,金融机构体系发展不平衡,一些大银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缺乏大量的微型金融机构;第四,不同类型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面临不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这为空的监管套利创造了空间。

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同时,金融监管体系不应落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1993年,中国开始完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1998年,实现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模式,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提升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持股绩效。然而,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摩擦、内耗和推诿也降低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效率和效力。同时,自封的行监管也抑制了小额信贷和民间金融的积极性

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更新金融监管政策,通过金融监管创新推动金融创新,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实力。当前,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第一步是自我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审视当前金融监管的制度性缺陷,探索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协调好大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既能管理好,又能放开,形成有序竞争态势,促进我国金融协调健康发展。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央行学者焦瑾璞:金融改革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