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8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2中国发展论坛”年会,他表示,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恢复经济增长,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重塑经济增长引擎,推动产业变革。 科技创新是关键 万钢在论坛上的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问一个问题: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四年了,现在已经快五年了。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走出低谷、回归增长仍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万钢表示,主要问题是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有两个明显的方面:一方面,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需求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之间的不平衡。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恢复经济增长,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重塑经济增长引擎,推动产业变革。万钢表示,早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政府就敏锐地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2008年底,中国政府将加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作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四大举措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举措。自那时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快速进展,并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仍然面临挑战 “虽然我们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面面临一些共同挑战。”万钢在讲话中指出,具体而言,包括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持续增长、绿色能源应用的不足、粮食供给质量和数量需求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国劳动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传统的产业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万钢认为,就中国自身的科技发展而言,我们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原创性创新方面,我们没有太多原创性的科学思想,我们主动提出领先研究方向和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仍然缺乏应对新的产业变化和引领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对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变化引发的创新产业竞争准备不足;在应用和推广方面,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例如,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应用严重不足,国内市场不发达,我们严重依赖出口,这还没有形成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支持。中国的科技应该迎接挑战,缩小差距,更好地承担起推动发展的重要使命。万钢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着眼于当前形势,最重要的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快企业主导产业技术R&D和创新的体制机制。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二是不断扩大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核心是使中国的科技创新符合国际标准,并积极融入全球知识和技术的流动。在今天的全球化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通过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来征服世界。要消除技术限制和壁垒,促进知识和技术交流,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共同问题上,如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就更有必要。 此外,万钢在讲话中还透露了三个数据:第一,2011年,中国的发明专利占世界第三位;二是2011年,中国技术市场规模达到4760亿元;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结案率上升了约30%。这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建设,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力度。

标题:万钢:破解结构性问题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