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经过考验和锤炼,慈善事业将迎来美好的未来”——民政部部长李回应慈善热点话题

2011年,公众开始关注慈善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慈善事业为救灾、扶贫、助老、助残、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和公众揭露了个别慈善组织的问题,质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民政部如何应对公开透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等热点问题?新华社最近采访了民政部部长李.

现代慈善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现状和特点。

李。

截至2011年底,中国有近46万个社会组织,一大批社会组织以慈善为发展宗旨,组织实施了数万个项目。慈善捐赠的规模也逐年扩大。

一方面,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慈善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愿意参与慈善事业,通过成立慈善组织或志愿服务来献出自己的爱和劳动。另一方面,社会对慈善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根据《2011年中国慈善捐赠报告》,由于2010年多次重大自然灾害,2008年后社会捐赠再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032亿元,但这一数字仅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26%。2009年,当灾难相对正常发生时,这个数字甚至更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结果为0.01%,中国人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为0.016%,不仅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约2%的水平,也远低于巴西(0.5%)和印度(0.3%)。

民政部部长:经历检验和锤炼 慈善事业将迎灿烂明天

当然,由于我国社会捐赠的统计工作还不完善,这组数据毕竟从主要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慈善意识的培养、慈善法律政策的制定、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慈善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以及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

公开和透明是慈善组织信誉的基础

记者:去年以来,社会和公众对慈善事业发起了一场“问责风暴”,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成为关注的焦点。你认为这种现象怎么样?

李:关注慈善事业对社会是一件好事。有关方面和公众的公开批评和理性论证,以及对中国慈善战略和未来的共同思考,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调整职能,发挥主导和支撑作用,促进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透明度,增强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人们基本认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慈善组织的运作是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社会各界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慈善事业给予了更加包容的理解和积极的支持。

我坚信,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参与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锤炼,慈善事业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主题:

两次会议2012年财务报告

标题:民政部部长:经历检验和锤炼 慈善事业将迎灿烂明天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