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4字,读完约7分钟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000061)》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以“三农”为主题的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002280)。今年1号文件的亮点是什么?确保中国农产品安全的意义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日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程国强。 粮食安全面临双重压力和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中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和农村良好局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做好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推进整体工作、赢得战略主动权至关重要。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程国强:今年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了“科技强发展、生产强供给、民生强稳定”的总体思路,要求进一步强化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争取农业丰收,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亿吨的新水平,连续八年增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强调要“毫不放松地搞好粮食生产”,要“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政策目标明确,重点明确,意义深远。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加注重夯实农业基础,努力提高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然而,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将面临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的双重压力,还将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不断增加的双重挑战。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的弦,搞好粮食生产。当前,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包括: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仅为48%,中低产田比例高达67%;在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粮食播种面积难以扩大的背景下,如果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水平今后无法进一步提高,将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增产的根本制约因素。第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加困难。未来,农业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成本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维持合理粮食价格水平的压力日益增大,农民种粮效率难以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的“兼业”和“副业”趋势将更加明显;粮食比较效益持续下降,经济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目前,虽然水稻和小麦的生产和需求基本平衡,但保持平衡的压力正在增加;玉米加工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大规模大豆进口和对国际市场的持续依赖是不可逆转的。第四,一些地方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趋于减弱。有些地方仍然只重视工业和工程,而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重视不够;在一些地方,粮食安全意识仍然薄弱,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够;在其他地方,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粮食生产瘫痪的思想。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时报:在早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强调,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呈现持续、全面、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农业和农村的良好态势赢得了战略主动权,为控制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201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步前进,必须避免农业失误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程国强:保持稳定的粮食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和今后将更加重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我们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深入贯彻“强农惠农富农”的方针,千方百计提高粮食安全能力。应强调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把握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和质量不下降。一是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大型灌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增产1000亿斤计划。第三,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第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证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农业科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因此,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形成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加强粮食良种培育,加大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丰富和完善农村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条件改善和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重点培育专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农业人才。第三,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是保证食品稳定发展的关键。要完善和加强对种粮农民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及时采取临时收储措施,保持合理的粮食价格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粮食补贴方式,抓紧研究与农民大米等主食产品种植面积或商品粮销售数量挂钩的专项直接补贴,建立鼓励主食产品生产的新政策支持机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产销合作协调机制,强化主销区粮食安全责任,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关注农业、抓粮食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粮食储备结构。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将粮食安全储存、储备轮换和市场调节有效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建立基于全球视角的国家粮食安全机制。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构建可持续、稳定、安全的农产品进口渠道,建立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链。

标题:程国强:着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