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4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被业界称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的“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中联重科董事长詹春信(000157)凭借其在领导中联重科进行国际并购方面的出色表现,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经济风云人物”。

三年前,詹春信带领中联重科成功收购了世界顶级混凝土机械品牌cifa。在过去的三年里,这种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中著名的“大脏移植”没有出现排斥反应和良好的操作。从2011年1月到10月,投洽会的业绩增长了39%。在收购时,由于金融危机下欧洲经济的崩溃,投洽会处于绝望的边缘。中联重科收购投洽会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不久前,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它被评为五大经典海外投资案例之一。

詹纯新:“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更重要的是,此次收购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全球化的经营理念、既定的并购重组“中联模式”,以及全球市场资源的运作,为中国工程机械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空空间。詹春信因此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四维”对接国际市场

早在2007年底,当詹春信将旗下的“中联”、“浦源”、“中标”等子品牌整合为“中联”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时,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国际化”的沙盘:“力争在五年内,在技术、市场、品牌、资金等方面,以自己的品牌向海外销售更多的产品。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投洽会宣布海外市场扩张全面铺开。目前,中联重科的海外业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2011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的海外营销网络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区域分销商为主体、与大客户直接销售相结合的全球营销网络。

今年6月21日,中联重科从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购买了jost平头塔机系列产品的成套技术。公司的塔式起重机技术及其设计的塔式起重机代表了当今世界塔式起重机的最先进水平,堪称世界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这一整合使中联重科的塔式起重机技术迅速从中国领先跃升至世界领先。

“技术的国际对接对中国工程机械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不仅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塔式起重机技术,还引进了全套的技术培训,这将提高整个飞机行业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改造和创新,使中国的塔式起重机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詹春信表示,未来,技术对接将是中联重科国际化的“标准行动”之一。

资本对接的国际化已经开始。此时,正值中联重科全球发行h股一周年。在中联重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了巨大的催化作用。通过利用h股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资金,中联重科正在逐步完成资本的全球运营。

纵观卡特彼勒、小松等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历程,大多数都经历了产品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产品国际化走向资本国际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在詹春信的管理下,中联重科已经走上了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巨头竞争的步伐。

9并购创造“中联模式”

以詹春信为首的中联重科迄今已经历了9次跨地区和跨境并购。通过并购,中联重科迅速完成了市场的国际化布局。特别是,2008年在意大利收购cifa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的一次独特收购,因为其规模庞大且难以整合。这一成功的合并和整合消除了欧洲人在重工业领域一直以中国制造业为荣的“家族观”,也为中国工程机械向欧洲和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开放奠定了基础。

詹纯新:“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中联重科从并购中探索了“中联重科模式”,该模式基于对文化和价值的认同,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有效地促进了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系统、渠道、品牌和文化等方面的渐进整合,并积极引进世界领先的商业模式。

现在,“中联模式”已经被市场验证。在收购投洽会时,詹春信设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世界十大工程机械。”三年后,中联重科跃居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第八位,比2008年上升了11位,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世界品牌。

詹春信表示,国际化是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必由之路,并购无疑是一条捷径。“中联模式不仅是中联重科的M&A方法论,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财富和经验。”

三大启示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走出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无限潜力,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沃尔沃、日立等国际一线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国内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吸引了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纷纷“走出去”,不断加大海外扩张力度。

2011年,中联重科的海外市场非常活跃:52米长的长臂泵车首次进入沙特阿拉伯,并签署了向沙特阿拉伯出口起重机的最大订单;30辆泵车出口到日本,支持福岛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从德国购买乔斯特平头塔式起重机系列产品的成套技术,是塔式起重机的高端专家。

詹春信认为,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中国机械工程企业必须走出去。他表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突破瓶颈,完成国际转型,实现“弯道超车”。现在,中联重科世界级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在未来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跻身世界前五名。

纵观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可以看出产业链向海外延伸可以打破国内竞争的困惑,而M&A是最直接有效的国际化方式。与此同时,中联重科从实践中认识到,中国企业要想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也就是融入当地文化,成为当地企业。因此,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新态度是宽容、分享和责任。这是一个可供中国工程机械借鉴的经验。

詹纯新:“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我想把中联集团打造成为国际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航海空母船’。我也希望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进入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中有发言权。”虽然在詹春信的字典里,“国际化”是最难写的三个字,但他必须站起来继续写下去。詹春信坚信,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一定能够生产出自己的“小松”和“卡特彼勒”,而世界级企业的诞生并不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前进中的梦想。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詹纯新:“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