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读完约3分钟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8日表示,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较低,政府主管部门应允许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有试错的机会。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

徐乐江指出,虽然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外国投资者,但累计外国投资仍仅排在世界第17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较低。

“最近,我看了《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该榜单中国际化指数最高的50家企业中,钢铁行业只有一家,只有宝钢入围,排名相对落后,仅排在第25位。这个结果也是公平的,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国际化的现状,或者说是制造业的现状。”徐乐江说道。

徐乐江认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长期低成本透支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能力。其次,制造业相对复杂的产业链过程限制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第三,中国制造的缺乏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使得国际化更加困难。第四,中国大型制造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战略,这削弱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化进程。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政府应允许国企有试错的机会

徐乐江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能力的六项措施,并特别指出,对于国有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允许企业有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尤其是在海外投资的各个方面,“应允许企业有出国后支付学费的机会。”这六项措施包括:

1.“出国前注意安全”,以建立当地市场的最佳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成功必须建立在本土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有200多个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但都是大而不强。对国内市场的控制不力和行业集中度低是中国制造业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2.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国际化战略。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大多是以机会为导向的、冲动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问题上,如果有战略,它将充满机遇,如果没有战略,它将充满风险。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能力和行业前景,进而提出自己的国际化目标和路径。

3.增强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国际化的基础。归根结底,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能力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中国制造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与方法,R&D投资与世界优秀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

4.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培养高素质国际人才的关键。目前,中国企业并不缺乏引进高素质国际人才的实力,而是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作用的机制。

5.将中国制造的世界品牌培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品牌领导者。没有独立的世界品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将事半功倍。国家应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企业品牌意识的建立和完善。

6.正确平衡“风险”和“机会”的关系。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是对跨国投资风险的恐惧,应该从战略上轻视,从战术上重视。企业应该做足够的功课,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而不是陷入同样的陷阱。政府部门应该允许国有企业有机会尝试和犯错误。

相关主题:

第五届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

标题: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政府应允许国企有试错的机会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