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南京1月26日电从打电话、发短信到上网、看电视,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然而,由于频谱资源的限制,移动通信正面临着扩容和提速的世界性问题。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游晓虎教授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攻克了这一难题,成为中国移动通信4g的“建设者”。

2011年,游晓虎发表的论文获得了国际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水稻最佳论文奖,其领导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与工业应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说白了,我们是修路人,是修建宽带移动通信空中高速公路的人。”50岁的游晓虎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修路理论”:移动通信就像空.的高速公路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辆经过,道路拥堵,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他们的工作是通过拓宽路面和改善路况来克服这个困难。“我们现在正在将这条高速公路拓宽10倍,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并将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10倍。两者叠加,整个交通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可增加100倍。”

尤肖虎:中国宽带移动通信的“筑路人”

1962年,游晓虎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当他在高中的时候,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天赋,一个学期中获得了六次满分。1978年,游晓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他一进学校,就在16岁的时候获得了全校数学竞赛一等奖。1989年,尤小虎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因其在信号处理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授予杰出青年教师奖。一年后,28岁的游晓虎被提升为副教授,一年后被提升为教授,成为当时中国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尤肖虎:中国宽带移动通信的“筑路人”

1999年,游晓虎当选为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他组织了20多个科研机构的3000多名科技人员共同攻关,全面实现了包括TD-SCDMA在内的中国3g技术发展既定目标。他的研究成果被两所科学院院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新进展。2003年,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游晓虎获得了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

尤肖虎:中国宽带移动通信的“筑路人”

攀登科学的顶峰需要有自己的优势和合作的团队。在游晓虎的科研团队中,高锡奇教授理论基础深厚,注重逻辑运算和“多天线”。赵春明教授从德国留学回来,主要从事信道编码和解码以及接收机方面的工作。潘志文教授曾在许多国家访问和学习,他专注于网络建设。华为公司的两名高级工程师专注于产品应用,并将技术标准提升至国际标准。此外,大量的硕士、博士和教师参与了这一系统的研究。

尤肖虎:中国宽带移动通信的“筑路人”

“如果每个教授的研究成果都是珍珠,那么团队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分散的珍珠串在一起,形成一条耀眼的珍珠链。”游晓虎说,3g和4g的科研跨越了通信、信息、微波、电磁场、信号、芯片等多个学科。只有把每个人的研究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我们才能取得更有价值的成就。

记者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专门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看到“分布式无线网络实验系统”在科研人员的操作下有序运行。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高达100mbps,比现有移动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高出数百倍,标志着中国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的突破。

游晓虎是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见证人。从零的突破开始,经过2g时代的全面落后和被动模仿,到3g时代的奋力追赶和缩小差距,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终于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在目前所有关于4g技术和标准的国际提案中,中国的提案占20%,其中核心知识产权占10%。中国在四国集团中已经有了重要发言权。”

标题:尤肖虎:中国宽带移动通信的“筑路人”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