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也许大家都担心美国总统大选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对中国的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我们对中国的接触政策没有改变。”美国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王罗伯茨说。在他看来,自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和中美恢复正式接触以来,美国对华政策没有太大变化。

作为现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副手,新任美国驻华部长骆家辉大使今年2月刚刚在北京履职。和骆家辉大使一样,王晓岷副大使也是中国人。他出生在福建永定客家地区,汉语说得很流利,有着极其丰富的外交史。

3月14日,正在广州访问的王晓岷在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举办媒体论坛,接受《时代周刊》记者就中美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问题的采访。

《时代周刊》:近年来中美文化交流有哪些新的进展和变化?

王晓岷:2012年1月19日,奥巴马总统宣布,这将使美国的签证程序更加方便。我们希望通过简化这些程序,更多的人将去美国,无论是旅行、做生意还是学习。随着更多的交流,双方会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与美国的年轻人。

就中美之间的学习交流而言,许多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根据最新数据,2011年有16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但是来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并不多,所以我们推出了“十佳计划”,希望能吸引更多的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

现在中国在美国建立了70多个孔子学院,而在中国有3-4个美国研究中心。我们将在Xi安建一个,武汉也将建一个新的美国研究中心。我们也欢迎中国在美国建立更多的孔子学院,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赶上中国。我相信这些机构的建立能够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时代周刊:近年来,中美两国一直强调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目前的进展如何?

王晓岷:能源合作是双方最频繁、最深入的领域之一。中国希望学习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知识,美国科学家和公司也愿意加入这一努力,因为环境变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国界。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太政治化的领域。中美双方争议较少,更多的是相互学习。

另一方面,是空气体质量的监测。中国在pm2.5(可进入肺部的颗粒物)检测方面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我们积极与中国政府沟通和协商,这使中国认识到空的天然气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时代周刊:20世纪80年代,你在东京从事经济学工作。你认为与中国打交道和与日本打交道有什么区别?

王晓岷:我认为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文化非常不同。多年来,美国和日本的价值观越来越接近:我们都认为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我们也相信民主制度,我们认为个人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和保护。这些价值观使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相互信任比以前更高,日本媒体对事件的反应将和美国媒体一样密切。

相比之下,与中国的谈判更加复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也大相径庭,这也大大降低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在缺乏信任的前提下,阅读美国的言行会导致误读。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加强沟通来增加信任,但这种信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无论拜登副总统访华还是习近平主席副总统访美,我们都希望通过各种交流避免误解。

《时代周刊》:在不久的将来,美国高级官员访问中国会有什么安排?

王晓岷:奥巴马总统今年访华没有具体计划。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率领一个代表团出席5月份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副总统拜登也将出席。

标题:对话美国驻华使团副团长王晓岷:中美多交流免误读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