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3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次把重点放在农业发展上。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代表和委员会成员讨论的焦点。农民在想什么,农村最需要什么,最基层的农民代表在两会上似乎最有发言权。

农村科技推广建议:鼓励农业大学生扎根农村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于2012年发布。这份题为《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000061)》的文件,重点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来自安徽省砀山县白拉园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瑞莲集中撰写了三条关于农业科技的建议。

“我的家乡是一个农业县,生产砀山梨、黄桃、苹果和其他水果。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普遍感到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刘瑞莲所在的安徽省砀山县被称为“梨都”。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种水果30亿斤,居世界第一。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水果大县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农业科技。

“在今天的农村地区,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将去城市工作。如何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民,如何在农村地区推广科学技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资本投资问题。要进一步出台具体的、制度化的措施,让农民真正得到科技的支持。”

刘瑞莲介绍说,“农村科技推广难”的症结在于人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加之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低,后备人才严重短缺,传统农业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老龄化;同时,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差,缺乏稳定的岗位设置,这不能使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也难以吸引农业大学生进入基层。

农民人大代表谈履职: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接地气

在来京参加会议之前,刘瑞莲根据自己的调查,就农村科技推广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大对科技惠村计划的支持力度的建议、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加大经济作物优势产区科技投入的建议。

刘瑞莲向记者介绍了三点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建立科研实践基地,建立一批名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以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改善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待遇,明确其岗位设置。国家应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学生接触农村,留在农村,扎根农村。

农民人大代表谈履职: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接地气

谈到履行职责: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有根据”

10天前在油桃温室里忙碌的刘瑞莲,在北京开会的第三天,去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那里,她调查了家乡水果在北京的销售情况,与水果商进行了讨论,并比较了其他产地水果的质量。刘瑞莲把家乡水果在促销中的优点和缺点总结成文字,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过去的四年里,这种调查已经成为刘瑞莲参加两会的习惯。

农民人大代表谈履职: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接地气

“我是一个农民。当然,我最关心的是我们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在每年的两会上,当刘瑞莲拿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他第一个找到了研究农业的空间。

2008年,村支部书记刘瑞莲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过去的四年里,刘瑞莲一直关注农村和农民。他的建议包括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农民贷款问题,保护农村环境。

回顾四年执政,刘瑞莲说,过去他只需要关注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当他刚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我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那一年,我们的家乡遭受了洪灾,农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我参加两会时,提出了农村水利设施落后的问题。我没想到这个省会在我们国家试点,修复农村沟渠。网络。”刘瑞莲说,这让她直接感受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肩负着重大责任。

刘瑞莲说,NPC代表应该开阔眼界,从个案中寻找现象和问题,多做入户调查,了解村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新困难和新需求。

今年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届。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的决定草案已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结构,指出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于上届,农民工代表人数大幅增加,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低于上届。

农民人大代表谈履职: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接地气

“农民在想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我们最了解农村,我们对农村和农民的困难有切身感受,所以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有根据。”面对这学期的最后一次会议,刘瑞莲说,她四年来履行职责的经历让她更加强烈地感到,农民的声音需要被放大。

标题:农民人大代表谈履职:基层代表的声音最接地气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