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9字,读完约7分钟

刘延林,一位来自四川和广东的传奇私营企业家,可以说是埃塞俄比亚的狂热投资者之一。当记者在亚的斯亚贝巴采访他时,他正在准备他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二个水泥厂——水泥熟料厂的开工仪式,而他的第三个水泥厂,产能为100万吨,是前两个水泥厂的总和,也在建设中。 没想到,这个总部设在惠州惠阳区的民营企业集团,在中国从来没有做过水泥行业。在进入埃塞俄比亚之前,川汇集团的业务领域包括房地产投资与开发、酒店管理、高科技安防产品、建筑与运营等。当时,刘延林对自己在中国三线城市投资运营四星级连锁酒店的扩张计划非常着迷。用刘延林的话说,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完全是一场意外。 现在,刘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前半生积攒的财富都投到遥远的非洲大陆去。这位前“中国第一个工薪阶层”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和广东工作后开始创业,他认为埃塞俄比亚的机会与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机会是平等的。因为他没有错过在中国的机会,所以他不想错过在埃塞俄比亚的机会。 一个转瞬即逝的牟取暴利的机会 21世纪:我听说你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是一个偶然的决定。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刘延林:虽然几年前我计划让公司走出国门,去趟国际化的浑水,但在一个陌生的非洲大陆建厂纯属偶然。2007年,应一位同年在广东工作的四川同事的邀请,我参观了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两家小型水泥厂,发现工厂的大门紧闭,购买水泥的汽车在外面排起了长队,拿走了黄金。买不到;另一家工厂也是如此。当时,市场上水泥供应有限,需要身份证。当时价格是3000元/吨,而国产水泥只有200元/吨。 埃塞俄比亚有大片石灰石,采矿权不需要钱,但手续费只有几万美元,所以开采就足够了,而且2-5年内是免税的,只征收消费税。我又去了解了一下用电情况,只得到20多美分人民币/千瓦时;公共秩序没有问题。所以,我决定投资一家水泥厂。 21世纪:据说川汇集团在这个30万吨的老水泥厂投资了2.1亿元,但在中国这样规模的水泥厂,可以用7000-8000万元。刘延林:我刚到非洲。我一点经验都没有,走了很多弯路。这样的工厂在中国只要7000万到8000万元就足够了。它在运费、人工、机票和其他方面都很贵。当设备从中国海运到埃塞俄比亚时,运费非常高;此外,埃塞俄比亚方面,包括水泥、钢铁等。,以及土木工程的辅助材料,什么都缺,必须从中国运来。然而,在2010年,它生产了300,000吨,平均市场价格为3,500比尔/吨。在过去的两年里,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比尔,资本已经赚回来了! “21世纪”:国内投资成本是国内的两倍多,但投资在一两年内就全部收回,可以说是神话的暴利。如此巨大的利润,为什么中国各大水泥企业集团没有来,却让你在这个行业发了横财? 刘延林:中国的大型水泥厂没有来的主要原因是,在非洲投资仍然非常困难,从设备和配件到原材料和电力供应,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中国的大部分大型水泥厂都是国有企业,它们无法在埃塞俄比亚处理事情。因此,我强调必须要快。在供应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机会只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错过。 解决困难 21世纪: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川汇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许多人际关系,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非常擅长的一种能力? 刘延林:埃塞俄比亚各级政府对川汇集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反映了现政府吸引投资和促进工业化的热情。所谓的“亲商”与中国地方政府类似。其次,这也是由于中国和埃及之间的友谊。他们对真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中国企业家非常友好。然而,当我第一次到达埃塞俄比亚时,许多困难在中国仍然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在中国非常容易做的事情在这里也是非常费力的。在过去的四年里,我已经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 例如,在中国,即使在内陆地区,招聘工人并维持正常的生产运作也并不困难。然而,埃塞俄比亚人民仍然需要一个理解现代工业的过程。起初,他们甚至不能接受月薪制,但最多只能接受周薪制。有些人周末领工资,马上去喝酒,下周一就没来上班。直到工资用完,他们才想回来工作。经过四年的训练和灌输,至少基本的生产秩序和劳动人事纪律可以维持。 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学中国技术人员,并通过教师和学徒的方式向当地员工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现在一些本地员工经过长期学习和培训,已经有资格担任一些重要的技术职务。又如,水泥生产在中国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设备和配件容易购买,但在埃塞俄比亚,很难满足需求,相关零部件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从中国进口。 21世纪:许多中国企业抱怨埃塞俄比亚不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外汇管制。刘延林:我们卖水泥。比尔用麻袋收集,但很难将其兑换成美元或人民币。我们的设备和备件,包括中国员工的工资,都是以人民币购买或发放的,并且已经从川汇集团提取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我们在埃塞俄比亚赚到的钱不能返回中国来补充川汇的国内现金流。这相当于该组织的血液输给了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将对集团内部的平衡运营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短期内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21世纪:据说埃塞俄比亚过于严格的法治让许多中国企业难以适应?刘延林:这个问题在埃塞俄比亚确实存在。中国人做生意喜欢人际关系,喜欢用灰色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埃塞俄比亚会遇到一些障碍。此外,埃塞俄比亚政府希望外资企业更多地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因此限制外资企业雇佣过多的非本国员工。来埃塞俄比亚工作的中国员工必须按照一套程序申请身份证,而企业有配额指标,这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不便。 埃塞俄比亚开拓非洲市场 21世纪:2011年,一批中资和埃塞俄比亚水泥厂投入运营。投资埃塞俄比亚水泥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刘延林:水泥行业在埃塞俄比亚至少有10年的机会。 21世纪:告诉我你关于非洲最高建筑的计划。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刘延林:目前,这座建筑只是一个计划。虽然41000米土地的手续已经完成,但最早也要五年才能实现。 谈论开酒店取钱更像是一个笑话。事实上,这栋建筑的建造更多的是由于川汇在埃塞俄比亚的策略。继水泥之后,川汇需要进入埃塞俄比亚的新产业。我认为,经过埃塞俄比亚最初的工业化进程后,酒店业(这将产生更多的商业需求,但亚的斯亚贝巴的五星级酒店仍几乎是空白色)和房地产业(亚的斯亚贝巴极度缺乏高端写字楼)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除了旅游业和酒店业,我们将来可能会进入埃塞俄比亚更多的行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依靠埃塞俄比亚扩大在其他非洲国家的投资。

标题:刘延林:埃塞现在的机会与中国80年代差不多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