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几天后,广发证券(000776)前总裁李建勇将以全职博士生导师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的身份出现在高校的报告厅。这意味着这位在广发证券工作了17年,带领公司度过最困难时期,成功完成上市目标的广发老将,最终选择了“退休”。

4月17日,广发证券宣布,李建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职务。在广发证券高管举行的告别会上,李建勇表示:“这意味着我在广发证券的工作已经结束,也意味着我在证券业的工作已经结束。”如此彻底的转变,他的心可能不会真的忘记过去十年的激情岁月。

用他的话来说,这次提交辞呈是有意识地遵循一个从陈云贤时代继承下来的协议:55岁的“退休”让他更适合年轻人。然而,李建勇这次彻底退休了,他拒绝了股东们的善意安排,长期保留公司副董事长的职位。

1995年,从李建勇西南财经大学出发,在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广发证券董事长陈云贤的引荐下,与马清泉、方佳春等一批学者组成“博士团”,将广发证券纳入一流券商行列。2007年,当广发证券借壳上市遭遇重大挫折时,他受命带领广发证券成功上市,取得公司运营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离开了外界羡慕的金融王国,回到母校安心学习,李建勇在浮躁中感到轻松自在。

“我们的李博士”

在广发证券,员工习惯称为“李博士”。这个头衔沿袭了陈云贤“博士军团”时代流传下来的思想:“一个人的职位和官阶会变,但博士头衔永远不会变。”时至今日,李建勇仍在谈论这一理念,而重视专业精神、轻视名利的思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就在李建勇辞职后,公司的员工特意送给他一本相册作为“神秘的礼物”。在相册中,员工们收集了从少年读书到广发创业期间的照片,并将其命名为“我们的李博士”。“李博士为人随和亲切。他对工作中的事情不正确,敢于承担责任。广发银行今天为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证券报》记者联系的很多广发证券员工都被他的离开深深打动。

李建勇:“退隐江湖” 寻找新自由

2007年6月2日,由于广发证券内幕交易的爆发,李建勇的角色从副总裁转变为总裁。在大家看来,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能承担这个任务,但李建勇当时的感觉是“他爬上梯子到了最危险的地方,当他往下看时,梯子被拉了下来,只能硬着头皮上去了。”

“如果我认为以后会有这么多困难,那么我肯定不会采取这个立场。”李建勇对这次经历半开玩笑,但他不想多谈。然而,从广发证券的一些老员工身上,记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当时的“痛苦”。

此前,广发证券运营平稳,稳居一流券商之列,首创券商借壳上市模式。事件发生后,公司的环境突然陷入低谷。在监管部门,他们从“三个好学生”变成了“坏孩子”,一切都受到冷遇;在客户处,广发银行承接的十几个ipo项目被要求取消合同,因为他们担心广发银行的问题会影响他们的上市,而创造新业务的努力将是以前的几倍;在公司内部,一些人已经退休,他们的同事经常挖墙角...

李建勇:“退隐江湖” 寻找新自由

李建勇很坦率。他压力很大,在任期间经常失眠。带着“不丢面子”的热情,他和公司团队成员一次又一次地与关键员工交谈,并一个接一个地拜访客户,最终稳定了局面。“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工作,用我们的成就证明广发银行并不尴尬。”他说。2007年,广发证券实现了近82亿元的创纪录净利润。虽然有一些因素与牛市相吻合,但广发证券的市场份额和主要指标排名都在上升。这个结果也让业内许多人感到惊讶。

李建勇:“退隐江湖” 寻找新自由

在2008年和2009年,广发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稳步增长,在券商中排名第四。2010年2月12日,广发证券成功上市。在上市前夕的庆祝会上,每个人都喝得“疯狂”,许多人激动地哭了。广发证券的势头不止于此。2010年,广发证券在总收入和净利润的行业排名中跃居前三。

2011年4月,广发证券董事会提前换届,李建勇由总裁转任副董事长,开始“退居二线”。

从参与创业到上市,李建勇和他的团队已经完全融入了广发证券。在他卸任总统后,据说有几家金融机构强烈邀请他加入,但李建勇没有答应,只是用“曾经的大海”来解释拒绝的原因。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建勇:“退隐江湖” 寻找新自由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