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4字,读完约5分钟

据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业界对中国金融改革越来越重视。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中国需要发展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体系?如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新华社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

温州构建基层金融服务体系

记者: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张建华: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富,民间金融活跃。然而,与此同时,温州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二是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

放宽准入,促进有效竞争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的形成,是解决温州“两奇两难”问题的重要方向。

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应结合温州特点,在加强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构建有竞争力的基层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两个问题、两个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社区金融机构

记者: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国的基层金融服务似乎还不够。我们将来应该如何发展?

张建华: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基层(主要是县)金融服务竞争不足,服务能力弱。

从国内金融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五大银行在银行业吸收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市场的份额从2002年的80%左右下降到2011年的50%左右,而贷款份额从80%左右下降到50%以下,垄断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小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虽然金融服务有了很大改善,但竞争仍然不够,存在着高层管理人员声称的垄断现象。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应放宽社区型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中国不仅有巨大的地理和经济总量,而且有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要实现基层金融服务的全面竞争,仅仅依靠大中型机构可能还不够。我们应该考虑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服务。

记者:最近,市场对放宽金融机构进入壁垒的呼声越来越高。你如何看待市场的这种需求?

张建华: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特殊性在于其风险相对较高,但本质上仍是一个竞争性行业,以竞争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竞争最终会使供求基本平衡,大部分的供求都会得到满足。它还将降低价格,减少欺侮顾客的可能性,并减少寻租空.

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看,其重要目标是让基层消费者与大中城市消费者有更多平等的选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消费者可以在存款和其他形式的产品之间、国内产品和海外产品之间以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选择。

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服务,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则是准入自由,从而形成并动态维持一种竞争格局。我们应该考虑放宽金融业的准入,特别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小金融机构,以建立有效的竞争格局。

监督不能限制进入

记者:国务院关于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张建华: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私人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没有正式的限制。然而,在实践中,即使对于小型金融机构,私人资本也很难直接发起设立。

金融业具有巨大的外部效应和高进入壁垒,但它并不违背市场经济中的自由进入原则。从国际经验来看,当金融机构成立时,很少有国家根据股东的性质限制准入。一般来说,只要有足够的资本满足监管要求,有合格的管理人才,有相应的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就应该允许建立。

目前,我国要求大型金融机构设立小型机构来拓展基层金融服务,虽然初衷是好的,但不一定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如果大银行真的想扩大基层业务,直接设立分行比投资独立的村镇银行更经济合理。在农村银行经营失败的情况下,让大银行作为发起股东履行日常监管职责,承担风险处置责任,超出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责任范围。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应放宽社区型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记者:有人担心放宽准入会给市场带来混乱,加大监管压力。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一矛盾?

张建华: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调整布局,提高服务能力,处理好监管、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如果实体经济有需求,而金融服务跟不上,我们应该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以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目前,中国的储蓄率较高,民间资金较多,因此可以增加一些社区金融机构,创新一些金融产品。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监管不足,监管应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不应因监管力度不足而限制金融服务的供给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应因担心监管力度不足而影响金融服务供给的扩大和合理分配。

标题: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应放宽社区型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