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总方向是公开化和市场化,即通过资本市场将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公有企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最近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上海田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博山认为,无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还是地方SASAC都过分强调企业上市,忽视了国有企业内部改革。

“改革应优先于上市”

《人民日报》12日发表的第五版主要是对邵宁的采访。邵宁认为,国有企业转制为公有企业,可以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和多元化,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要求经营和运作。成为上市公司也将使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资本化,这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使其易于进退。如果国家需要资金,它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变现国有资产。

邵宁谈国企改革:公众化和市场化是方向

邵宁说,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后几年,中国将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集中。同时,要推动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应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需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大型国有企业应加快公司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邵宁谈国企改革:公众化和市场化是方向

朱博山认为,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资产和经营管理都存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企业扩张更多,退出更少。如果不提高中央企业的效率,上市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

目前,118家中央企业中,有43家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尽管中央企业60%以上的资产是上市公司,但大多数中央企业集团仍是国有独资企业。

邵宁表示,国有企业仍有很多负担,无法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存续企业需要慢慢消化,有上市条件的要注入股份公司,没有上市条件的要重组分离,最终成为一个干净的上市公司。

对此,朱博山认为,43家央企整体上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上市。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把他们的企业放入上市公司,但母公司的外壳仍然存在,仍然有母亲,在解决幸存资产方面存在问题。

“企业上市只是公司治理的一种手段,但现在提到这么高的水平是有问题的,这掩盖了许多矛盾。中央企业改革是第一步。”朱博山说道。

“不能人为地反对大企业和小企业”

在评价国有企业改革时,邵宁认为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

邵宁评论说:“在三年改革之前,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负担和社会稳定的隐患。现在,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和稳定的因素。”

邵宁透露,1994年,中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总额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即使在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时,196家中央企业中仍有许多担心不良资产的处置。在2011年公布的500强企业中,已有38家央企上市。“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总资产、营业收入、上缴税金、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翻了一番,国有资产年均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邵宁谈国企改革:公众化和市场化是方向

2003年SASAC成立时,中央企业的数量为196家。目前,中央企业的数量已经减少到118家。

邵宁还透露,从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总资产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股减持转入社保基金589亿元,成为社保基金的重要来源。

朱博山认为,虽然中央企业的规模有所增长,但存在一个问题。中央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谁?如今,中央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惠及普通百姓,而是被内部消费了。

“此外,近年来,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姻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关怀,中央企业已大幅扩张。这个方向是错误的。”朱博山说道。

邵宁特别强调,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不能说在竞争性行业中,只要涉及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就不需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崩溃。”邵宁认为,现在很多人人为地反对发展国有和民营企业,人为地反对发展大企业和小企业,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朱博山认为,公众对中央企业的质疑不是认为国有企业不应该存在,而是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平等的。中央企业依靠自身地位获得资源和资金支持,这是非常有利的,而民营企业不享受这种待遇。

此外,许多中央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没有对垄断的中央企业采取控制措施。最终,它只能挤压私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标题:邵宁谈国企改革:公众化和市场化是方向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