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6字,读完约4分钟

专家学者以及地方官员在解释江苏为什么能够继续增长时,都提到了目前江苏高技术产业的增长。

数据可以证明上述观点:2012年第一季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第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873.6亿元,同比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36.2%。

这背后是政府对创新的大力推动,具体表现在江苏官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情以及政府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帮助。

这次促销很有效。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数据,江苏省连续三年创新能力排名第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于20世纪80年代与费孝通先生共同研究江苏“小城镇”,后又担任“苏南转型”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和苏北发展的决策顾问,认为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江苏的南北差异是中国当前东西部差异的缩影,江苏的创新实验也将对中国起到引领作用。

创新驱动力

21世纪:创新因素在江苏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当地的创新力量来自哪里?

叶: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践都在探索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江苏,尤其是苏南,正在进行创新驱动的实践,并意识到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在官员的认知层面上,创新经济是经济驱动力已经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是,江苏自上而下始终具备适应经济弹性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传统。苏南有很多人,而空相对狭窄。俗话说,“道场是蜗牛壳做的”。在地理区域狭窄的情况下,空必须有新的发展,即创新和技术。有必要发展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式。

二是发展的生存危机意识,迫使官员和民众在江苏发展中选择新的发展道路,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是江苏的政治生态。苏南的官员往往不愿意被环境所束缚,这已经反映在苏北的经济发展中。

21世纪:你认为政府在江苏发展的创新驱动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叶::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在区域间竞争和省际竞争的压力下,省政府是管辖的,政府积极参与创新体系建设。

然而,在江苏,乡镇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已经度过了生存期,并获得了“小财富就是安全”的空.民营企业要想内生创新,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土地和人力资源,创新的风险相对较大。此时,政府介入并转移资源。

应该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样的体制下,我们总是强调微观经济仍然是创新的直接驱动力。因此,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塑造的是共同的产业平台和产业发展环境。

《21世纪英文报》:你认为江苏的创新动力还存在哪些问题?

叶:我们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了很多,但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出这么少?今年2月,江苏选择突破科技体制改革难题,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9项创新科技项目。

但是,我认为,如果仅限于R&D体制的改革,把创新作为工程技术的创新,而回避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改革在内的行政体制改革,投入产出方程仍然是无法解决的。

区域协调的合力

《21世纪英文报》:在中国一些省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江苏仍能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叶:实际上,经济放缓与其说是对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不如说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首先,江苏的增长模式既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也不是完全不作为,而是介于市场经济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形式。江苏政府很容易形成对经济波动的有效反应。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江苏经济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经济波动的内在区域发展机制。自2005年以来,苏北凭借自身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比较优势,全面塑造了经济引擎的北部增长极,形成了投资拉动,而苏南则更加注重创新型经济带动的转型升级。此外,随着苏北与苏南苏中地区的发展,三大板块在外部形势的影响下呈现出合力。

叶克林:江苏政府强势推进创新

《21世纪》: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北不仅进行了产业转移,而且改变了对苏北的产业政策?

叶:苏北最早开发的时候,确实是为了解决产业转移的问题。当时,主要的产业政策方向是引导苏北工业化,注重内部资源配置。

事实上,为苏北设计的产业政策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希望在苏北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采用一种跨越式的产业发展设计,而不是一种跟随苏南发展的线性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在农业社会中,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产业政策的技术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或者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标题:叶克林:江苏政府强势推进创新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2315.html